【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十多年如一日 当好古厝“守护人”

  白墙黑瓦,飞檐翘角,每一砖一瓦都透漏着岁月的沉淀。当阳光透过古树的缝隙,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三坊七巷便在这份宁静中苏醒。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保留了唐宋坊巷格局和200多座明清古建筑,这里名人故居云集,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这儿不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连续多年参观人数破千万人次。

  占地约44万平方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6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6处,留住户78户,餐饮58处……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感,也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作为连绵成片的木质建筑群,做好三坊七巷防火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1990年,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组建成立。1991年元旦,这支队伍开始同时承担执行福州市五一广场每日国旗升降任务,这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日常国旗升降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

  “楼下战斗服,楼上礼宾服”就是他们日常的生动写照。从成立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夜以继日地守护古厝,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护,有效提升了辖区火灾防控整体水平,实现三坊七巷景区连续12年“零火灾”、连续34年无重大火情的记录。

  消防救援站与三坊七巷一路之隔。早题巷里,清代诗人黄任故居,如今化身为三坊七巷消防服务站,这是守卫古厝消防安全的“最后一公里”。这里长期有8名队员驻点执勤,承担着防火巡查、应急处置、消防宣传、便民服务等职能。

  在服务站智慧指挥室内,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介绍,为守护古厝消防安全,他们自主研发了火灾防控“一张图”系统,优化升级消防车辆装备结构和“一二三”灭火救援快速响应机制,在三坊七巷一南一北两个最高点的楼顶,还分别配设了高空预警“鹰眼”“火眼”系统。“火眼”系统能对景区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和30秒一轮的巡航监测。“鹰眼”系统则可通过超高清摄像头俯视取景,生成AR实景地图,实现对景区的空中总览。

  此外,这里还配备了由超轻无人机、全自主无人机场、四维管控平台组成的全自动无人机巡检系统,系统可预设多条定时自动飞行路线,实现周期自动巡检模式。在日常系统自动定时作业时,一旦突发火情灾情需要侦查,就可以手动接管设备做指点飞行。

  “当‘火眼’系统发现异常,我们第一步会用‘鹰眼’进行确认;如果无法确认,我们就会飞无人机现场确认。在已经确认发生不正常的情况的同时,我们会同步呼叫物业,让他们去现场查看情况,我们这边同时派出人员到达现场,这样可实现最远片区灭火救援2分钟快速响应处置。”张天水这样谈道。

  9月3日上午9点左右,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范良腾和队友开始了坊巷例行38家的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巡查内容有检查空气采样烟雾报警系统、灭火器、应急灯、电线排管以及消防器材是否正常使用等情况,早晚各一次。

  巡查路上,范良腾补充介绍,“现在一些装修场所使用的线有的是由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的线缠在一起的,这种叫‘花线’,这种花线也是不允许在我们这里使用的。”为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建立防火数据库,范良腾去年用2个月的时间走遍坊巷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借助“鼓楼智脑”App,三坊七巷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方式逐步提升安防智能监控水平。

  为做好消防工作,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需要定期为相关工作人员与商户进行培训。文保单位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相较而言,商铺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就大很多,有时候这批刚参加完培训,过段时间就又换成了新人,这就要重新培训。

  2021年6月,为提升消防宣传的效果,范良腾热情参加策划并拍摄的《如何成为合格预备党员》的创意宣传片意外走红出圈。这部宣传片生动展现了消防员的日常训练和工作生活,慢慢的变多的人因此开始接触消防、了解消防。范良腾谈到,相比传统的宣传思路,如今消防科普更需要用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内容来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因为这里是老城区,会有一些条件相对困难的群众,平时我们也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开展入户检查的时候,我们也是以‘聊家常’的心态,看看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或帮忙。有的老人家里线路老化,如果他们没办法更换,我们就会请街道社区帮忙解决。”范良腾谈到,像灯泡坏了、树枝长了需要修剪等日常琐事,如果住户子女不在家或是自己解决不了,一个电话,队员们就会热心地跑过去帮忙。福州台风天气比较多,台风过后,队友们会主动帮一些原住民进行窗户加固,老城区排水系统老旧,如果有积水,也会帮忙排水。

  这种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传统也是一代代救援站消防员的接力传承。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救援站就组建了“国旗卫士雷锋服务队”。范良腾谈到,消防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把防火巡查跟“国旗卫士雷锋服务队”的服务结合在一起去做消防宣传,效果也会更好。

  范良腾说,在许多人的眼中,福州话听起来就像是在听“天书”,尤其是一些年纪稍大的福州人,他们讲普通话比较费力,更多时候也是讲方言。为便于与原住民交流,救援站专门邀请当地老师来队教授福州方言、介绍榕城文化,让大家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福州方言。

  “比别人起得更早一点,比别人走得更晚一些。”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蔡杰所言,除了日常升降国旗外,他们的主责主业就是保护好这片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不让它有任何闪失。“消防工作其实是以防为主。对我们来说,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汤蹈火,没有战功才是最大的战功。”

  随着夜幕降临,三坊七巷的灯火渐渐亮起,它们不仅照亮了古巷的石板路,也温暖了每一个过往行人的心。在这宁静的夜晚,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队友们始终坚守岗位,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这里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份文化。(中国经济网)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化的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能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样的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